《南极条约》:人类合作的证明

《南极条约》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国际协定之一,它为管理和保护南极洲建立了一个框架,南极洲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本地人口的大陆,该条约旨在确保南极洲继续是一个致力于和平、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的区域,今天,它在规范包括旅游业在内的非洲大陆人类活动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条约》证明了成功的国际合作以及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对于将各国团结在一个旗帜下的重要性。 但《条约》的起源何在? 《条约》对南极洲现在和将来的考察航行意味着什么?

南极条约体系的起源是什么?

南极洲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基本上都没有被探索过。 大陆在1820年才正式出现,制图和进一步勘探也零星开始,最终导致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热潮南极探索时代。 南极洲在20世纪中叶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国家手段或追求荣耀、财富和声望。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对南极洲的兴趣又重新开始,美国在南极洲开展了一次大型军事行动,即高跳行动,并考虑确立南极主张,1940年代末,有人提议南极洲由新成立的联合国监护,但若干提出领土主张的国家拒绝了这一概念。

0 photo

照片来自Alexander Romanovskiy,

《南极条约》背后的地缘政治背景大多在于冷战,苏联和西方列强之间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与此同时,若干国家卷入了南极的领土主张,在基本上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地区造成了冲突的可能性,并据信拥有未触及的资源。 1950年代初,南极洲的军事力量之间,特别是在联合王国、阿根廷和智利之间,发生了几起事件,造成全球紧张局势,担心在被冻结的南部发生冲突。

1957年,1957-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国际地球物理年)使包括苏联、美国和其他西方大国在内的12个国家加强了国际科学合作,使各国对地球大气层、海洋和极地区域进行了研究,最初只是暂时建立或进一步发展了几个南极研究站,在紧张的国际不信任背景下,这一合作的成功为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然而,南极洲的未来显然需要有一项正式的国际协定,以防止领土争端,促进和平,并鼓励联合进行科学探索,美国和苏联表示将继续维持该区域的基地。

考虑到这一点,1959年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参加了1957-58年国际地球年的12个国家就《南极条约》进行了谈判,这些国家是美国、苏联、联合王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日本、南非、新西兰、智利和挪威。《南极条约》于1961年6月23日开始。截至2024年,《南极条约》有57个缔约国。

1 photo

照片来自Alexander Romanovskiy,

南极条约系统的宗旨和任务

《南极条约》的目的是加强南极洲科学研究自由,并承诺和平利用该大陆,该条约在若干条款和协定(统称为《南极条约体系》)中界定,该条约第一条规定南极洲为和平区,没有军事活动,《南极条约》禁止在南极洲开展军事行动、建立军事基地和试验武器,南极洲今天仍然是中立区,类似于涵盖北极群岛的《斯瓦尔巴德条约》。

第一条强调南极洲应只用于和平目的,第二条则规定应促进和鼓励科学调查与合作的自由,第三条鼓励公开交换科学数据,使南极洲成为国际研究合作的中心,多年来,各国设立了研究站,促进世界各地科学家之间的合作。

根据《南极条约》第四条,对南极洲的现有领土主张维持现状,并确定新的主张: "在本条约生效期间,任何行为或活动均不构成主张、支持或否认对南极领土主权的主张或主张的依据,也不构成在南极建立任何主权权利的依据,在本条约生效期间,不得对南极领土主权的现有主张提出新的主张或扩大主张。" 虽然索赔仍然存在,但被暂时搁置。

2 photo

照片来自Alexander Romanovskiy,

其他条款包括禁止在南极洲进行核试验和处置核废料,《条约》的管制和管理,以及有关条约未来和争端管理的各种管制和法律框架。

《条约》还包括保护南极环境的规定,在批准《条约》之后的几年中又增加了几项建议和协定,1991年签署了《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马德里议定书》),制定了更强有力的环境条例,包括限制人类活动,如废物处理和旅游,以及禁止采矿。

《南极条约》和极地旅游业的兴起

南极洲的旅游业一度完全属于科学家和探险家的管辖范围,但自1980年代以来,南极洲的旅游业有了显著增长,远洋游轮经营商为旅行者提供了访问非洲大陆部分地区的机会,《南极条约》深刻地影响了该区域旅游业的管理方式,根据《条约》,旅游业是允许的,但加以严格管制是为了尽量减少其环境影响,防止人类活动干扰科学研究。

3 photo

照片来自Alexander Romanovskiy,

南极洲旅游业受国际南极旅行社协会制定的《环境保护议定书》和《南极旅游准则》管辖,该准则确保以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方式进行旅游业,包括旅客限制、管理指定着陆点以尽量减少环境影响以及禁止某些活动。

虽然《南极条约》本身没有具体规范旅游业,但它规定了负责任地管理人类活动的框架,以及像《南极贸易组织国际协会准则》一样的其他国际协定,补充了《条约》的目标;巡航经营者遵守严格的环境和作业标准;必须尽量减少旅游业对南极洲脆弱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与此同时,旅游业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南极洲生态的脆弱性以及《南极条约》的基本原则,因为《南极条约》超越南极洲边界。

对国际合作前景的积极反思

《南极条约》是国际合作的光辉灯塔,其维持南极和平、科学和环境保护区的使命使南极大陆成为全球研究中心。 南极条约是一个罕见的外交例子,也是历史上相互竞争的利益可能导致国际冲突的时代。

4 photo

照片来自Alexander Romanovskiy,

随着前往南极洲的旅游业继续增长,《南极条约》及其最近的协定确保人类活动不会破坏这一独特环境的微妙平衡,《南极条约》确保南极洲仍然是未来科学家和极地探险家的避难所,致力于通过规范旅游、科学探索和养护等活动来保护其原始荒野。

在一次南极考察航行中,你可能有机会访问几个南极研究基地,并更多地了解我们世界辉煌地区科学研究与协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关于南极条约系统的一些关键事实

为什么建立南极条约制度?

制定《南极条约》是为了确保国际缔约方之间的科学合作,防止军事冲突和南极洲的使用,并制定了保护南极环境的规则。

南极条约系统是否意味着我不能去南极洲?

不,《南极条约》并不妨碍旅游业,南极洲的一些地区由于科学或后勤原因无法进入。

5 photo

照片来自Alexander Romanovskiy,

哪些国家遵循南极条约制度?

截至2024年,57个缔约国签署了《南极条约》,最初的签署国是1957-58国际地球物理年的成员(阿根廷、智利、比利时、澳大利亚、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俄罗斯(苏联)、南非、联合王国和美国)。

《南极条约》的规则是什么?

《南极条约》有若干条款,其中概述了南极的非军事利用、科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促进和平活动以及保护南极环境,其他条款涉及领土要求的地位、争端的管理和核废料的处理。

南极条约制度将永远失效吗?

2048年,协商缔约国经多数批准,可请求修订《南极条约》。

6 photo

照片来自Alexander Romanovskiy,

南极条约制度如何界定南极洲?

截至2024年,《南极条约》适用于南纬60度以南地区,包括冰架,并不妨碍有关公海的国际法。

《南极条约》如何管理?

《条约》签署国可以参加定期会议,以确保签署国继续合作和《条约》影响的发展,《南极条约》附属机构南极条约秘书处成立于2004年,作为《条约》的中心机构,总部设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还有任何其他南极条约吗?

与南极洲有关的其他一些条约也存在,其中许多条约是对《南极条约》的增补或修正,一些关键协定包括:《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马德里议定书》)、《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南极海豹保护公约》(《南极海豹保护公约》)和《南极动植物保护商定措施》。

我能读完《南极条约》全文吗?

是,《南极条约》可在南极条约秘书处网站上全文阅读。

主要照片来自Alexander Romanovskiy,